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评测 > 动圈竟然可以这么玩?简评qdc三单元动圈入耳式耳机Dmagic 3D 魔圈

2020-07-14

动圈竟然可以这么玩?简评qdc三单元动圈入耳式耳机Dmagic 3D 魔圈

来源:HIFIDig 作者:HIFIDig

熟悉qdc这一品牌的朋友应该清楚,它们是音频行业内不多的能够同时在专业与民用市场获得成功的耳机品牌,这意味着qdc耳机的声音表现可以同时满足录音/舞台监听与音乐欣赏两种需求。

在品牌创立伊始,qdc只有两个产品系列,分别是面向专业人群的Studio系列与面向发烧友的HiFi系列,两个系列都采用纯动铁方案,仅在频响曲线的调教上有些许差别。后来随着市场的认可度的提高与用户群体的壮大,为了兼顾不同用户更加个性化的需求,qdc又先后推出了面向鼓手与舞台监听场景,低频增强的Live系列;面向发烧友,追求更高可玩性,可自定义频响曲线的变色龙系列;以及采用动圈+动铁单元混合设计的圈铁系列。



在刚刚过去的六月份,qdc再次发布了两款耳机,其中引人注目的蓝龙王售价高达8.8万人民币,全身镶嵌800颗天然蓝宝石,不过其单元配置与变色龙系列的旗舰VX相同,而另一款名为Dmagic 3D 魔圈的耳机则属于一个全新的DMagic 魔圈系列——它不但是qdc第一款没有使用动铁单元的耳机,而且采用了行业中极其罕见的三动圈+三分频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破天荒的实现了私模定制服务。

为什么要做三动圈耳机?它在结构上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与qdc同价位动铁耳机相比有何优劣?带着这些疑问,我等来了全球第一副上市版Dmagic3D魔圈耳机。



外观设计与技术特点

或许是由于出身军工背景,qdc在产品宣传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脚踏实地的风格,从来不靠啰啰嗦嗦的品牌故事或者情怀感悟来提升溢价。就拿魔圈这款耳机来说,产品介绍里与声音无关的描述只有一句——

Dmagic(魔圈)灵感来源于Dynamic Magic,寓意为动圈的魔法师。

既然厂家都这么务实,那么我也不再多说废话,直接聊聊这款耳机的设计特点,以及它给我的印象。



魔圈的特立独行从外观开始。我们知道市场上99%的定制耳机都采用树脂作为外壳材料,甚至qdc的传统型号也不例外。然而从魔圈开始,qdc引入了全新技术,能够在实木材料上打磨雕刻出复杂的曲面,从而实现了面板到壳体的全实木化,官方称之为炫彩实木外壳。



有人或许觉得,实木耳机也没什么大不了,实际上它的加工成本绝非一般木壳可比。首先,魔圈复杂的内部结构占用了相当的空间,导致它不能像一般单动圈耳机一样在壳体内简单挖个圆柱形空间了事。要想装下三只单元以及对应的分频器、导音管等结构,qdc需要把壳体厚度打磨到仅有1mm左右的厚度。其次,魔圈除了拥有公模版,还提供私模定制服务,私模耳机同样可以使用炫彩实木外壳,使得加工难度更上一层楼。即便如此,使用实木外壳自然有不少好处,除了让耳机看起来更加风骚,摸起来有一种触手生温的细腻之外,木壳体独特的音色也能够让耳机呈现出更加温暖的声音走向,就像经典的LS3/5A音箱那样。



魔圈是一款三单元动圈耳机,它使用一颗10mm同轴双动圈单元与一颗8mm单动圈单元分别负责低、中、高三段。这种搭配在音箱上颇为常见,但在耳机行业里却算得上是离经叛道的异类。多动圈与更加常见的几种耳机方案相比有什么优势?首先,与单动铁/动圈方案相比,多动圈方案可以拓展耳机的频响范围,同时降低全频段的失真;与多单元动铁相比,多动圈的音色更加饱满,音乐味更佳;与圈铁混合方案相比,多动圈全频段音色的一致性更好,且中高频的质感更加出色。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定制耳机教父Jerry Harvey的一个观点——中频作为乐器与人声最为集中的频段,使用动圈单元更能够表现出丰富的音色,对此我深表认同。



那么,既然多动圈方案有这么多优势,但为何实际产品却只有寥寥几款呢?我认为主要是入耳式耳机的体积与结构带来的限制——如果我们可以把耳机做到音箱那么大,让每个动圈单元都享有独立腔室,再想办法解决超近听音距离带来的相位问题(一字排开的单元让声波到达耳朵的时间有差异),那么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就会多得多。反之,动铁单元因为先天在带独立音腔,因此能更方便的在小空间内堆叠而不会相互影响。

说回到魔圈,qdc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颇为巧妙,就是为每个动圈单元配以独立的内腔体,分频器置于内外腔体之间,再将不同单元发出的声波通过导管传送到耳塞出音孔。使用独立内腔体的好处是既能隔离不同单元之间的相互干扰,还可以在内腔体中完成单元的调音——这样整个内腔体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声学组件(与带有独立腔体的动铁单元类似),其频响不会再受到耳塞外腔体形状的影响,因此可以像普通IEM那样实现私模定制,这一特点使魔圈成为市面上仅有的多动圈定制耳机。



Dmagic魔圈内部拥有两个独立内腔体,但却是三单元三分频配置,这是由于其中、低频单元采用了同轴式结构。一个10mm石墨烯振膜与一个10mm镀钛振膜同轴纵列布置,两个振膜拥有独立音圈,但是共享同一个磁路与内腔体,在分频器帮助下分别处理低频与中频信号。为了让耳机的低频更加丰满自然,这只同轴单元还拥有一个与外壳相连的导气孔用来平衡内外气压。

在另一个内腔体中,qdc选择了一只8mm复合振膜单元负责耳塞的高频部分。这种独立的动圈高频单元在耳塞行业里并不多见,但如果有人因此认为动圈结构不适于表现高频细节就错了——世界上99%以上的音箱都使用动圈单元来处理高频甚至超高频部分,那些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Hi-End音箱也不例外。事实上,由于大部分乐器的泛音信息都集中在高频部分,因此高频单元对于它们的音色的呈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qdc这颗8mm动圈单元比起采用金属膜片的动铁单元,在高频表现上会更加柔和、细腻,与中低频单元的衔接也更自然统一。同时它的频响依旧可以延伸到30kHz以上,毫不逊色于传统动铁单元。



除了单元结构方面的创新,魔圈的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配备了qdc全新开发的3合1可更换耳塞插头。其结构与达音科方案类似,用可插拔的4pin插头代替传统的固定插头。与耳机线相连的公头部分带有自锁与防呆功能,内部通过四pin接口与母头相连,包装内提供3.5mm单端、2.5mm平衡与4.4mm平衡三种母头,可以适配市面上几乎所有便携播放设备。作为一个拥有多台播放器的音频评测者,自从在Dita的耳塞上体验过类似方案后,我一直希望有更多厂家采纳这种设计。尤其对于qdc这种采用无自锁0.78mm 2pin(耳机端)插针的耳机来说,即使我为每一种(播放器端)插头都准备一根独立耳机线,频繁的换线操作也可能会导致(耳机端)插座部分过早松动甚至开裂。而有了3合1插头,不但可以减少耳机线上的重复投资(或者是拓展播放器的适配范围),还能够让(耳机端)插座的寿命大大延长。




彩蛋时间

没错,与魔圈同时寄到我家的还有一条qdc为蓝龙王开发的旗舰版耳机升级线“龙鳞”。龙鳞升级线的定价与魔圈相同,达到了8800元。由于采用高含金量的线芯外加镀金雕刻的分线器,整根耳机线看起来珠光宝气,极尽奢华。



当然除了夺人眼球的外观,龙鳞在线基配置上也做到了顶级水准。升级线的结构为每声道两股,采用复合同心绞方式编织。每股内有7根0.08mm线芯,线芯以德国进口TPU绝缘层包裹,内部由4种合金材料混编而成,比例是40%利兹结构镀银单晶铜,30%铜银钯合金与30%高纯度镀金纯银。线材两端分别采用0.78mm 2pin插针和3合1可更换插头,因此一根龙鳞即可适配qdc全系列耳机以及市面上所有主流便携播放器。



主观音质

作为qdc 8CH(纯动铁HiFi系列8单元定制版)的一名长期用户,我对这只耳机最满意的地方莫过于它的中正与准确,尤其在需要评测其他耳机或者播放器的时候,8CH经常被我拿来当成一把可以参照的尺子。不过在平时生活中,有些时候我只希望能够放松的欣赏音乐而不去过多关注器材本身,这种情况下我通常会选择一款声音更加温暖和饱满,同时素质也还过得去的动圈耳机使用,不过或许是因为职业习惯,当某些高潮段落出现的时候我总会意识到单动圈耳机在解析、高频表现力等方面与多单元动铁耳机之间的差距,换成圈铁耳机当然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同时也会引入一些新的问题……想着想着就又回到了器材本身而忘记了音乐。



回到本文主角,在声音风格上,8CH与魔圈有着鲜明的对比,前者的性格严肃、直接、分毫毕现,后者的性格温暖、醇厚、富有音乐性。低频方面,魔圈的表现与qdc的圈铁系列耳塞类似,10mm石墨烯单元拥有极好的弹性与解析力,量感比动铁系列略多但是并不轰头,对于鼓声的演绎要比动铁系列更加丰满和生动,同时也不会因为动态太足或是速度过快而变形走板。中频方面,魔圈有着比8CH更好的厚度和润泽感,更加从容而绵密,人声位置突出,口型稍大,但是对于齿音的控制较好。高频方面,我们知道一般的单动圈耳塞在高频延伸方面的不足会让很多高频泛音丰富的乐器听起来干干瘪、黯淡、缺乏鲜活感,而魔圈上这颗专注于高频的8mm动圈单元则很好的补足了这一缺陷,为人声与小提琴、钢琴、吉他等乐器带来了一种精巧、华丽、优雅的音色。同时,比起动铁高频单元那种直接但略显毛躁的声音来说,魔圈的高频要更加细腻而富有韵味。

解析力方面,魔圈的实力可以轻松超越一票单动圈、动铁耳机,比起不少圈铁混合方案来说也有其优势,但是在绝对实力方面依旧稍逊于8CH、变色龙VX等顶级多动铁产品。声场与定位方面的表现类似,魔圈可以呈现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主次有序的声场,乐器的分离度良好,结像大小较为自然,而8CH下所有元素的位置都向后退了一步,结像更小且更加精准,使其在大编制古典乐的表现上占据优势,但是在一般歌曲表现上反而容易缺乏氛围的烘托。

关于驱动性,应该说qdc至今为止还没有哪款耳机算得上难推。魔圈的灵敏度为98dB SPL/mW,比起以往产品一百零几甚至一百一十几分贝的灵敏度来说确实需要更高的推力,但实际上在播放器高度发达的今天即便用乐图PAW S1这样的USB小尾巴驱动也能发挥出相当不错的水准。当然对于动圈耳机来说,更大的推力通常意味着更好的控制力,因此如果手头有大块头设备,例如我经常使用的艾巴索DX228或飞傲M15,尽可以用这些推力怪兽去满足魔圈贪婪的胃口。



下面再简单说一说龙鳞。这条升级线无论用在魔圈还是8CH上都能给耳机带来相当明显的提升。首先,和魔圈自带的原配耳机线与其对比,马上可以发现原线的声音松散,声场扁平,而龙鳞能够让声音更有精神,用一个音响评论中常用的词就是可以让声音“立起来”,同时能够一定程度上拓展声场的纵深感。同时,龙鳞对于耳机的音色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尤其对于8CH这种素质有余而韵味不足的型号,龙鳞能够提升中高频的润泽度,让声音显得更有光泽,更加贵气。而龙鳞与我常用的上一版qdc官方升级线相比,两者都可以提高声音的鲜活感和精气神儿,但是龙鳞的中、低频更加结实,形体感也更好。有鉴于此,建议手头有双子座或者变色龙VX的朋友,都可以尝试一下龙鳞带来的改变。

当然,由于时间所限,以上这些只能算是魔圈与龙鳞的初步听感,相信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它们的声音应该会变得更加圆润自然。


老实说,在魔圈推出之前,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qdc会选择在一款产品中完全放弃动铁单元,当然就更加不会想到其第一款动圈耳机就会选择如此新颖的结构。事实证明,我可以一如既往的相信qdc设计师与调音师的耳朵,我也相信魔圈应该会成为一款能够被市场记住的产品。


标签 : 耳机

评论总数:0 评论

我来说两句

你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我很不爽,因为
我有意见

服务热线

13240403791

公众号

抖音

头条号

微博